协会动态
+ 查看更多
两位大学生的桐庐世界语之行+ 查看更多
两位大学生的桐庐世界语之行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5-06-13 15:23
秉承美好,砥砺前行——记2025年端午假期桐庐之行
今年端午假期,怀揣着学习世界语知识、交到更多志同道合朋友的期待,我与我的同学孟傲冉前往桐庐县参加了浙江省世界语文化节暨桐庐县世界语协会成立四十周年学术交流活动。这场文化盛宴,不仅让我再次感受到世界语的独特魅力,也深刻体验到桐庐这座县城的深厚人文底蕴和世界语者们跨越千里奔赴理想的热情,可谓收获满满,心潮澎湃。

5月31日中午1点半左右,历经四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抵达了桐庐高铁站,包霖会长和一名当地世界语者在高铁站出站口迎接了我们,当他们接过我们行李的时候,我们感到的不仅仅是身上的轻松,更多的是世界语者们的深厚情谊。随后,包霖会长亲自驾车送我们去酒店。途中,他向我们介绍了桐庐的历史文化与风景名胜。桐庐县有美丽的富春江,还有奇骏的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虽然,因时间限制和天气原因,我未能亲眼看到富春江的风景,但这份遗憾却成了我决定未来重访桐庐的理由。
5月31日下午,在活动主办方的组织下,我们集体参观了叶浅予纪念馆。晚上,包霖会长为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世界语者举办了丰盛的欢迎晚宴,我和同学品尝到了桐庐县的特色美食。

6月1日上午9点,庆典活动正式开始。现场热闹非凡,来自山东、辽宁、广东、江西、江苏、河南、湖南、湖北、浙江、天津等十余个省市的80多名世界语者汇聚一堂,共同以世界语亲切问候,交流思想。在学术演讲环节,来自浙江、山东、湖南的世界语专家和前辈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世界语的发展和应用情况。浙江省世界语协会常务理事朱恩先生介绍了抗战先锋世界语翻译家姚思铨先生的事迹,世界语博物馆建设研究专家孙明孝老师以《世界语文化保护与传承》为题,探讨了世界语文化的传承之路。随后,我也听取了浙江传媒学院青年世界语者王旭娟、李格瑶参加全国第一期中青年世界语骨干培训班的经验分享,感受颇深。但最让我触动的是桐庐县世界语协会的发展历程,作为中国唯一的县级世界语协会,桐庐县世界语协会今年已经成立四十周年了。在这四十年里,风雨兼程,不断发展壮大,举办各种世界语活动,培养和凝聚了无数人才,默默为世界语的推广与传播贡献力量,这种坚持与执着令人钦佩。作为世界语专业的学生,亲历了资深世界语者间的畅所欲言,我心中既为自己的知识匮乏感到惭愧,也产生了回校之后,努力学习继承前辈们光荣事业的新的希望。尽管我参加的世界语活动不多,但我也深切体会到世界语的巨大力量——两个彼此陌生的人可以因世界语而相谈甚欢,消除隔阂,建立友谊。
午宴时,我们与湖北省世界语协会副会长王贵英、河南省新乡市世界语协会副会长贾荣霞等几位世界语前辈共桌,他们和我们亲切交谈,并询问了我们的专业设置、上课和就业情况。他们表示对我们这些年轻世界语者寄予厚望,这让我们既感到愉快,也感到压力倍增,恐怕辜负他们的期望。午餐后,我们便启程返回枣庄,途中我不断回想着这次难忘的经历。
端午期间的桐庐之行,是一次语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也是心灵与思想的奇妙碰撞,我收获到了比预期更多的东西。桐庐世界语协会四十年的坚守与成就,让我见证了热爱与坚持的力量;世界语者们的热情与真诚,让我感受到了友谊与温暖。带着这份珍贵的收获与感动,我将继续探索世界语的浩瀚天地,期待未来有更多机会参与此类活动,与更多人分享世界语的独特魅力,让这门承载着美好愿景的语言在更多人的心中熠熠生辉。
(文/枣庄学院2022级世界语专业学生 杨凯晶)
桐庐世界语会记
5月31日到6月1日,我去桐庐参加了浙江世界语文化节暨桐庐世界语协会成立四十周年学术交流的活动。说实话,去之前仍有些紧张,心底揣着几分向往和几分忐忑。路上还下了点小雨,山雾蒙蒙的,心里也像蒙着一层雾。
到会场签到时,碰到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先生,他笑着用世界语跟我打招呼:“Saluton!”(你好)。意外之余,我感到非常亲切。更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位老先生年纪不小了,手都有点抖,但拿起笔写世界语单词和句子却非常熟练流畅。看着他那么认真投入的样子,我突然觉得,语言,总能把不同年龄的人连接到一起。

本文作者杨凯晶(右二)与孟傲冉(左二)
活动正式开始之前,来自不同地区,拥有不同职业的人们因世界语而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世界语者”,他们热切交流,如同多年不见但感情不减的老朋友。他们三五成群,欢声笑语,那个场景让我印象很深。我们来自不同地方,说着各自不同的方言,但靠着世界语这个共同的语言,交流过往、讨论近况、畅想未来。那一刻,我切实感觉到语言就是用来沟通的桥梁,大家的心意是相通的。
在这次会议上,我见到了许多世界语前辈,也见到了像我们一样的年轻世界语者,他们交接世界语旗帜,就仿佛接过了世界语传承的接力棒,也让我看到了跨时代的力量。各个协会捐赠的文物、字画,十分珍贵并具有纪念意义,是独属于世界语的文化交融,世界语者的无私捐赠,使世界语更加多彩,更加丰富。

活动结束坐车回去的时候,天快黑了,我看着窗外富春江的水流,心里平静。两天虽然时间不长,但收获却不小。语言就像水,它的价值在于流动,在于连接。语言是舟,载着人心渡向彼此。世界语这门“人造”的语言,最了不起的地方,不是语法多完美,而是它背后那个很朴素的愿望:让不同地方、说不同话的人能够没有障碍地互相理解,心意相通。在桐庐活动现场,听到大家带着各自口音的世界语交织在一起,虽然水平有高有低,但都在努力表达和倾听,这种感觉特别好。它让我看到了希望,人和人之间,靠努力和理解,真的可以跨越隔阂。虽然,现在世界语还只是个小圈子,但这份心意,我觉得很珍贵。
世界语这张网,网住了真诚交流和美好的愿望,这也许就是我的奇遇。
(文/枣庄学院2022级世界语专业学生 孟傲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