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 查看更多
祝贺中国世界语者再获文学奖!+ 查看更多
祝贺中国世界语者再获文学奖!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5-08-07 10:36
7月27日,在第110届国际世界语大会上,中国世界语者殷嘉新的小说《老范和机器人妻子》(Olda Fan kaj la roboto-edzino)荣获第四届跨文化小说竞赛(Interkultura Novelo-Konkurso,简称“INK”)第四名。
祝贺他再次在国际世界语文学界获奖!
殷嘉新,湖北省世界语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理事、国际世界语协会终身会员,1965年出生于湖北荆州,1984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湖北省十堰市柳林中学当英语老师,同年春开始自学世界语。2013年开始发表世界语文学作品,迄今为止创作了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散文、随笔共47篇。
其小说《封城期间》(Dum la blokado)在首届INK、《邻居老张》(Mia najbaro Olda Zhang)在第三届INK中分别获优秀奖,《爱笑的士兵》(Ridetema soldato)在第75届国际世界语协会文学竞赛(Belarta Konkurso)中获微型小说提名奖。
近日,殷嘉新接受了世语君对他的专访,以下是他的自述。
第四届跨文化小说竞赛的主题是“人与机器人”,我的参赛作品是《老范和机器人妻子》,内容主要是武当市老范丧偶后独自抚养女儿成人,女儿为解其寂寞,按母亲样貌定制了一台机器人陪伴他。老范将机器人当作亡妻,相处融洽。疫情期间机器人陪伴他,解封后老范带“她”上武当山赏雪,完成亡妻心愿,途中老范突发脑瘤,昏迷成为植物人。机器人精心照料他,某日为他读诗时,老范突然苏醒并背诵诗句,奇迹般恢复意识。
这篇小说在本届竞赛中获得了第四名的成绩。2025年7月27日,颁奖仪式在第110届国际世界语大会期间举行。竞赛组从获奖小说中选了三篇印成小册子在会上发放,人手一册。颁奖仪式上有一个作品朗诵的环节,他们把我的这篇小说拿出来,让大家轮流读一段。读完之后,作品获得了广泛好评。

原来我构思的这篇小说有大约八千字,故事情节远比现在的要复杂曲折。由于INK要求参赛作品不能超过两千字,所以我大幅删减了。我创作这篇小说的初衷是想表达老范对亡妻忠贞不渝,科技的进步对人类有很大的帮助,智能机器人的出现不应看作是对人类的威胁与挑战,只要我们正确使用,它会和我们人类和谐相处。
在文学表现手法上,我设计老范初恋时在古老的武当山顶,向女友用古诗《上邪》表白。站在天地之间,他诉说:“……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构成了一幅古朴深情的画面。中国读者会感觉亲切。老范最喜欢的外国诗歌是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莎翁研究者一般认为,第十八首是比较经典的情诗。机器人在春日阳光下朗读这首诗,唤醒了植物人老范。这个情节应该让国外读者有回味感。
我1965年出生在湖北省荆州市,1984年春天参加黄石世界语函授班,开始自学世界语。1989年,我试着用世界语写了短篇小说《春天的故事》,但是由于对自己的世界语水平没有信心,所以,小说一直放在抽屉里。直到2013年,我把这篇小说拿出来再次修改,试着投给《中国报道》,没想到他们发表了我的这篇小说。紧接着我又写了一篇寓言式的故事《椅子,你幸福吗?》,《中国报道》也发表了,这极大地鼓舞了我!
我正要展开手脚进行世界语文学创作时,突然,家庭发生了变故,我不得不为谋生计成天忙碌,无暇顾及世界语的学习和创作。
2020年的冬天,新冠疫情暴发。我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拿起书架上的世界语版的《水浒传》和《西游记》开始重读,没想到我还能读懂,所以我就继续阅读家里收藏的中外世界语翻译和原创作品。阅读之余,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继续进行世界语的文学创作。
于是,我拿起笔写下了短篇小说《封城期间》,它描写了当时武汉抗击疫情的一个故事。我试着把它投给《Literatura Foiro》杂志,没想到他们很快就发表了这篇小说,而且这篇小说在首届跨文化小说竞赛中获得了优秀奖。这进一步激发了我的创作欲望。于是,我继续用世界语写中国老百姓自己的故事。《Literatura Foiro》《Beletra Almanako》《Monato》等杂志先后发表了我的十来篇短篇小说和随笔,如《堵河上的桥》《可欲》《不要在寂寞时爱上谁》《明天你是否美丽》等等。
我的创作得到了胡国鹏、彭争鸣等国内世界语者的支持。另外,著名世界语作家Sten Johansson、Istvan Ertl、Trevor Steele等人先后对我的作品给予了肯定。
几次获奖以及各大杂志发表我的作品极大地鼓舞了我,使得我对世界文学创作更有了信心。我将一如既往地满怀激情,用世界语写好中国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