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语万花筒

《梦里阿丽玛》诗歌翻译漫谈

发布日期:2023-12-06 11:40
《梦里阿丽玛》这首诗是世界语作家弗拉基米尔·格拉祖诺夫(Vladimir Glazunov)发表的一篇游记《迷人的天山》( La ĉarmo de ĉielmontaro),刊选在国际世界语协会新版《新世界语文选》(Nova Esperanta Krestomatio)一书上。该文是作者为了纪念自已的朋友,另一位俄国诗人,也是世界语诗人康斯坦丁·古谢夫(Konstantin Gusev)所撰写的文章。文中主要提及一次与该友前往天山旅行的历险记。他们在这次旅途中经历了几次惊人的险情,真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天山,是一个迷人的山脉,风光无限,婀娜多姿的景色,吸引着无数人们向往的胜景。弗拉基米尔与康斯坦丁在这次旅途中结下了生死之交。在他的文中许多细节描写了在安危时刻,相互挺身而出,避免了一次次险情。有趣的是,文中提到在旅途期间,二人夜宿当地一个部落,结识了一位美丽姑娘,名字叫阿丽玛。“阿丽玛”在哈萨克语中意为“梨子”,姑娘长得俊美洁白,少女有着清爽的头发、清秀的脸庞、清澈的眼眸,天真活泼可爱,与康斯坦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留下美好的记忆。《梦里阿丽玛》的这首诗是康斯坦丁为阿丽玛写下的一首诗,现将世界语原文呈上,中文由笔者试译。

世界语原文 作者康斯坦丁·古谢夫

Pri la Sonĝo de Aliman

Gardas, Aero frida
plektas striojn de l' fumo...
Vento---povra ŝafido
Kaŭras ĉe la noktumo.

Sub glacia ĉielo
nigras nokt' de Tian-ŝan.
Sur la pelto kamela
dormas Nun Aliman.

Kaj apude kunestas
libroj, Ruĝa kravato...
Sonĝo klare sugestas
Kvazaŭ paĝo legata.

Sonĝo urbon konstruas
en la montaj penatoj---
Vivo novas kaj bruas
en la domoj kaj stratoj.

En apuda kioskoj
Jen por via inspiro---
Puŝkin kaj Majakovskij,
Navo kaj Ŝekspiro.

Ĉu Madrid aŭ Peruo
Tuta mondo senviza!---
Ŝonĝo alta kaj blua
en la jurto Kirgiza...

Aliman Mi preferas
Jurto al la palaco!...

Mi prefera la selon
kaj la vojon nomadan
al komforta fotelo
al la urba vivado

中文翻译 莫养圣

梦 里 阿 丽 玛

阳光迟迟扶不住严寒天气
烟雾编织成诗行···
柔弱的羔羊披着风霜
蹲伏在夜暮困顿凄凉

寒冷划破天空
长天一抹天山夜晚
阿丽玛抓紧一把夕阳
熟睡在骆驼毛皮毡上

薄如蝉翼的红色披肩···
书籍形影在你身上
梦里清晰浮现出
亦如情书回甘于舌尖上

我登山不辞辛劳
抚慰一颗寂寥的心
梦中筑建一座城池
在街道楼宇带来一派热闹

在凉台楼阁
你的心灵感触我
要学普希金、马雅可夫斯基
雨果和莎士比亚

巡游在马德里、秘鲁
这些地方还需签证吗?
头托看吉尔吉斯坦蒙古包
心向望晓天一朵云片

阿丽玛,我宁愿
存放在蒙古包里不去广阔辉煌宫殿

我宁愿 坐在马鞍上
行走游牧之路浪迹天涯
丢去霓虹都市生活
留下残念搁浅的思笺

这首《梦里阿丽玛》是诗人康斯坦丁·古谢夫(Konstantin Gusev)的作品,但它出自于作者行文之中。由于笔者没有二位作家、诗人的翔实生平简历和他们其它作品等参考资料,仅凭阅读该篇游记《迷人的天山》中一些细节描写,来领略诗人在诗中喻象和蕴含的内心世界,要翻译好这首诗确实有一定难度。在此,笔者愿与诸君共同砌磋。

这首诗每四行为一小节,每行为七个音步。诗歌语言以简练的词语来完成诗句。该诗的主要特点,动词多采用无主句,诗行中没有谓语。例如:就拿第一行来说Tardas(迟)动词,Aero(空气)名词frida(寒冷)形容形用来修饰名词空气,连起来整句意思为 寒冷天气迟了。从中文的角度这样翻译,会让读者费解。笔者经过长时间思考后,按上下文的连贯,大胆地译出“阳光迟迟扶不住严寒天气”。“迟”成了状态,增添一个借来词“扶不住”为谓语,而“严寒天气”却成了宾语,主语添加一个“阳光”。这样一来,既成了一个完整句,也合乎中文逻辑,让读者一目了然读懂这句诗的内涵。

此外,在第五小节,第六小节中,每句不含一个动词作谓语,都是靠笔者根据上下文的推敲进行意译。这就是中西方文化之差异,在语言的表达上,用词上,往往有着截然不同的形式,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谈到翻译釆取意译,是每一个翻译者必定的手段。著名翻译家钱钟书说过一段话:翻译的最高境界是让原作“投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但精神资质依然故我。笔者认为,翻译是重新创作。笔者曾在阅读书藉中读过一首英文诗文为例。

英文原文:
I love three things in the world
Sun, Moon and you
The sun represents moing
the moon represents night
and you represents forever
中文直译:
我喜欢这个世界上三样东西
太阳,月亮,和我
太阳代表早晨
月亮代表晚上
你代表永远
中文意译:
浮世三千,吾爱有三。
日,月与卿,日为朝,月为暮
卿为朝朝暮暮

二种译文的对比明显,谁都能看出译文中的柔美之处,哪种是俗哪种是雅?雅得让人疯狂。对于笔者的观点你们看法如何?与君共勉。

文/莫养圣 (Ĉuisto)
分享到: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