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缅怀世运先辈 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世界语的红色文化基因主题座谈会召开

发布日期:2024-07-11 17:30

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国世界语运动先驱的崇高精神,拓展和丰富西安世界语协会党建工作领域和内涵,助力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西安世界语协会于2024年7月6日与西安市鄠邑区玉蝉街道晋侯村村党支部联合举办了中国世界语的红色文化基因主题座谈会和党建联谊活动。西安世界语协会部分党员及协会会员、巴西和墨西哥世界语者、鄠邑区文史专家、著名传记作家和多家媒体记者等50余人参加活动。




从西安出发驱车一个小时后,西安世协一行人一踏进晋侯村,就被秦岭脚下渼陂湖畔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深深吸引——村容整洁、民风质朴、风景迤逦。首先,大家一同参观了世界语前辈、革命家陈昆山先生的故居,聆听陈先生早年在北京大学参加世界语活动、从事世界语教育和投身共产主义事业的感人事迹,并和陈昆山先生的亲属互动交流。




在陈昆山故居,陈氏后代陈朝顶展示和介绍了珍贵史料——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纪念专刊《北京大学与中国共产党》党史资料和北京大学档案馆收藏的陈昆山学籍档案。史料明确显示了1920年11月,陈昆山作为55名成员之一加入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前最早的一批共产主义成员。



随后,党支部共建联谊座谈会在晋侯村党群活动中心二楼会议室举行。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常务理事、西安世界语协会会长袁永明主持座谈会。晋侯村党支部书记冯俊首先介绍了晋侯村发展历史、基本概况和未来展望,以及党支部工作情况。通过介绍,西安世协会员们对晋侯村有了更加直接深入的了解。

西安世协名誉会长王天义老师介绍了近代史中有关刘师复、郑佩刚、斯托帕尼等人的革命事迹。副会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宗武教授介绍了周尧与陈昆山共同创办户县知行农业专科学校的史实,肯定了他们在推动中国世界语运动和中国革命方面所作的贡献。鄠邑区党史专家邢鹏程老师介绍了陈昆山先生的红色革命生涯。著名传记作家涯上人讲述了他为宣传推广陈昆山先生的事迹所走过的艰辛历程。



(从左至右依次为袁永明、王天义、涯上人)


人世几番跌宕事,留于春秋显丹心。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对陈昆山先生的革命奋斗精神、世界语学术成果和倾力办学、造福乡梓等事迹予以充分肯定和赞扬,并勉励在座人员继承先辈优秀传统,积极作为,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融合世界语文化,助力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最后双方就晋侯村教育小镇项目进行了深入研讨。言欲短而情愈长,历时近三个小时的座谈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袁永明 仝建辉 图/西安世协)



【陈昆山】
陈昆山(1895—1951),原名陈廷璠,号昆山,又名空三。中国世界语运动先驱者之一、文化学者、翻译家、教育家。生于陕西省户县(今鄠邑区)美陂湖西晋候村。1922年,同鲁迅、周作人、爱罗先珂等发起创办世界语专门学校,任总务长。1928年与友人创办上海建设大学。期间翻译《世界文化史》《俄国史》。1945—1947年陈昆山同周尧联合创办陕西户县知行农业专科学校,解放后并入西北农学院,即现在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晋侯村】
相传,秦穆公十五年(前645)前,秦伯穆公与晋侯惠公大战于高梁(今韩城以南),秦军俘获晋惠公因禁于此,后居人成村,取名晋侯村。《左传》有“秦获晋侯以归,乃舍诸灵台”的记载。晋侯村正在规划推进的“晋侯教育小镇”项目是在国内率先探索“农科教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新模式。项目将以绿色生态和教育服务为牵引,促进城乡要素有效融合,为农民就地就业提供丰富的就业岗位,旨在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让科技赋能农业农民,让土地致富农村农民,建设“致富共同体”,促进“三农”可持续发展。


分享到: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