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语万花筒
+ 查看更多
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回望 | 一位世界语教师的执着与奉献+ 查看更多
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回望 | 一位世界语教师的执着与奉献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4-07-09 16:00
编者按:世界语作为一种旨在促进国际交流与理解的辅助语言,承载着人们对于人类大同思想的渴望和追求。李威伦,作为一位从事45年世界语教学工作的人物,用他的生命诠释了他对这一语言的执著和奉献。从初识世界语,到在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多所院校开设选修课,再到参与国际世界语大会、举办培训班,他的人生故事充满了对信仰的追求和对语言文化传播的执着。值此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举办20周年之际,让我们跟随这位教师的脚步,一同聆听他的世界语故事。
初识世界语
1979年3月,北京语言学院党委副书记、著名世界语者邱及同志在该校创办了教职工世界语学习班,并邀请了全国世协秘书张海平来任教。那时,我正被派往分校工作,早出晚归,像是一只忙碌的蜜蜂,对此事一无所知。直到六月份,我因病回校,才有人告诉我这个消息,仿佛是偶然间发现了一片未知的花园。我迫不及待地向他索要了一本由方善境老先生编写的油印教材。由于我之前已经学过英语、俄语、西班牙语、法语和德语,这本教材对我来说几乎没有生词,就像是已经熟悉的老朋友。我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就把教材看完了,基本上了解了世界语,那种新奇和兴奋的感觉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6月29日,我加入了学习班,并给张海平老师念了一篇课文,得到了他的肯定,那种成就感如同得到了珍贵的奖赏。可惜,很快就放暑假了,课程也停了,就像是短暂的相遇又匆匆离别。于是,我借了一本李士俊老师的《世界语会话》,边学边抄,基本上掌握了世界语。并于1980年3月,开设了世界语选修课,那种感觉就像是在自己的园地里种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印象
1989年,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在北京举行,我有幸成为组委会的一员。我负责在机场迎接外宾,并为记者的采访担任翻译。那段时间非常忙碌,我像是一只不停旋转的陀螺,以至于在游览长城的前一天,我回家拿旅游鞋时,在公交车上睡着了,过了好几站才醒来,那种疲惫和充实交织的感觉让我至今难忘。新华社记者采访国际世协主席科尔塞蒂时原本想用英语,但主席坚持用世界语,于是我就成了他们的翻译。那一刻,我仿佛成了一座桥梁,连接着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北京电视台采访俄罗斯钢琴神童安德烈时,也是由我担任翻译。当记者问他世界语和弹钢琴有什么关系时,他回答说:“世界语给了我激情和灵感。”这个回答真是太妙了!我仿佛看到了世界语在他心中燃起的火焰。在那次大会之前,我正在中国传媒大学教世界语。全班同学都参与了大会的接待工作,并表现出色,受到了组委会的表扬。在机场迎接外宾时,我们一拨接一拨,根本没时间吃饭。我还记得有一位女盲人,她从欧洲过来,很无助地站在出口处。我赶紧过去,把她送到车上。她年纪不小,又失明,千里迢迢来北京参会,真令人感动。我仿佛看到了她对世界语的热爱和执着。

2017年2月,作者(右一)与波士顿世界语俱乐部成员聚会
会议期间,我抽空去了书刊服务部,摆起了我的《世界语读本》。没想到,竟然有人拿着书来找我签名,那瞬间我感觉自己仿佛是个明星!我笑着,一一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心里暖洋洋的,像是被阳光照耀。
大会期间,我还全程陪同了中国网的记者苗燕进行采访。她那双敏锐的眼睛总是能捕捉到最精彩的瞬间,而我也在她镜头下,从一个陪伴者变成了被采访的对象。那一刻,我仿佛站在了舞台的中央,所有的灯光都聚焦在我身上,那种感觉既紧张又兴奋,让我至今难忘。
但那次会议上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一日游活动。几十辆大轿车浩浩荡荡地驶出,前面还有警车开道,那气势简直就像是迎接一场盛大的阅兵式。我们一路欢歌笑语,直奔八达岭长城。在长城上,随处可见绿星旗迎风飘扬,那希望歌的旋律在山间回荡,仿佛是大自然也在为我们的盛会欢呼。我站在长城之巅,望着那蜿蜒伸展的城墙,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豪情壮志。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世界语的魅力和力量,它像一座无形的桥梁,连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让我们在共同的语言和文化中找到了归属感和认同感。
我这二十年
二十年来,我继续在北京语言大学开设世界语选修课,并为北京世协举办世界语业余班。我像是世界语的播种者,不断地在各个角落播撒着希望的种子。我参与了多次国际和国内的世界语活动,包括前往常州参加世界语教学研讨会、在日本龟冈出席中日韩世界语教学研讨会、在清华附中开设世界语选修课等。每一次的活动都像是与世界语的一次深情对话,让我更加坚定了推广世界语的决心。我还去了泉州、长沙、郑州、朝鲜、辽宁等地参加各种世界语活动,并在山东枣庄学院教授世界语本科专业学生。那些与学生们的互动和交流,让我感受到了世界语教育的魅力和挑战。2019年,我还前往日本东京与日本世界语学会进行交流。那是一次跨越国界的对话,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世界语的桥梁作用。直到2023年,我仍然在世界语的道路上坚持着,不仅在泰康之家燕园开设了世界语课,还接待了国际世协主席邓肯先生及夫人,并出席了全国第一次世界语工作座谈会六十周年纪念会,获得了教书育人特别贡献奖。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多年来在世界语道路上留下的足迹和收获的果实。那些生动的故事和描写,都是我与世界语不解之缘的见证。

作者在泰康之家燕园教授世界语课
(文/图 李威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