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端午的十大习俗,你了解几个?

发布日期:2024-06-10 09:00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除了中国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这里总结了端午的十大习俗,你了解几个?有除此以外的独特习俗,欢迎留言分享!

一、赛龙舟
Drakboatumi



关于赛龙舟的起源,
有多种说法,
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
或龙神等祭祀活动。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
举办各种祭祀、纪念仪式,
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袪邪攘灾、平安吉祥。

二、吃粽子
Manĝi Zongzi-on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
据记载,
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粽子。
包粽子,
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
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
一般根据内瓤命名。
包糯米的叫米粽,
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
掺红枣的叫枣粽,
枣粽谐音为“早中”,
所以吃枣粽的更多,
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早中状元。

三、佩香囊
Surhavi parfuman saketon



端午节,
佩戴装有药草的香囊,
取其芬芳,
有助于驱蚊祛瘟,
有祈顺遂平安,吉祥安康之意。
香囊随身,
更是祈求一整年,
健康平安,庇佑护体。

四、悬钟馗像
Pendigi pentraĵon de Zhongkui



人们在端阳节,
悬挂钟馗像,
用来祈求家庭平安。

五、门上插艾草
Pendigi artemiziajn foliojn



民谚说: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
人们把插艾叶和菖蒲,
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都洒扫庭堂,
以菖蒲、艾草,
插于门楣、悬于堂中,
或佩戴、焚烧艾草驱瘴,
以招纳百福。

六、端午游百病
Ekskursi por eviti malsanojn



端午节这天男女老幼,
都要穿上新衣、带上食品,
到外面游玩一天。
白天在山间田野采集野花香草,
晚上带回用水煮后洗澡,
人们称此举为游百病或洗百病,
并认为这样做,
会使一年内吉利平安。

七、饮雄黄酒
Trinki realgaran vinon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
古人曾有言:
"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
"五月五日饮雄黄菖蒲酒,
可除百疾而禁百虫"。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
雄黄酒外用尚可,
食用有毒,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不建议饮用。

八、拴五彩绳
Ligi kvinkoloran ŝnureton



五彩绳,
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
在古代每逢端午节,
无论男女老幼、达官平民,
人人都会佩戴五彩绳,
相传,
在此日中佩戴五彩绳,
寓意福寿安康。

九、滚吃鸡鸭鹅蛋
Ruli kaj manĝi ovojn



全国各地均为流行,
端午早晨,
由长者将煮熟的鸡鸭鹅蛋,
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
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
据说这样做,
可不使儿童肚子疼。

十、驱五毒
Forpeli kvin toksinajn bestojn



“端阳节,天气热,
五毒醒,不安宁。"
端午节,
人们在房内贴"五毒图"。
所谓"五毒图",
就是红纸刻印,
蛇、蝎、蜈蚣、壁虎、蛤蟆等五种"毒虫",
用针刺在五种毒虫上,
这也是一种具有古老传承的攘毒方法。

分享到: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立即登录.